不能及時解決人生的難題,它們就會像山一樣橫亙在我們眼前。
很多人顯然忽略了其中的道理。我們必須面對屬於自己的問題,這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。避之惟恐不及,認為“這不是我的問題”,顯然一點好處也沒有;指望別人解決,也不是聰明的做法。惟一的辦法——我們應該勇敢地說: “這是我的問題,還是由我來解決!”
相當多的人只想逃避,他們寧願這樣自我安慰: “出現這個問題,不是我而是別人的原因.是別人拖累了我,是我無法控制的社會因素造成的,應該由別人或者社會替我解決。這絕不是我個人的問題。”
趨利避害,逃避責任,這種心理趨向令人遺憾,有時甚至達到可笑的程度。我過去曾隨美國軍隊駐紮在沖繩島,當時有個美軍軍官酗酒成癮,問題嚴重,只好找我做心理諮詢,看看是否有可能解決。他否認自己飲酒成性,還認為酗酒不是他的個人問題。
他說:“在沖繩島,我們晚間無事可做,生活實在是無聊,除了喝酒,還能做什麼呢?”
我問他: “你喜歡讀書嗎?”
“是啊,當然啊,我喜歡讀書。”他說。
“既然如此,你晚上以讀書代替喝酒,不是更好嗎?”
“營房裏太吵鬧,我可沒心思讀書。”
“那麼去圖書館看書怎麼樣呢?”
“圖書館距離太遠了。”
“難道圖書館比酒吧還要遠嗎?”
“唉,說實話吧,其實我也不怎麼愛讀書。我的興趣不在讀書上,我原本就不是個愛讀書的人。”
“當然啊,我太喜歡釣魚了。”
“那麼,你為什麼不以釣魚來代替喝酒呢?”
“我白天得工作啊。”
“難道晚上就不能釣魚了嗎?”
“當然不能啊,沖繩島晚上沒什麼地方可以釣魚。”
“好像不是吧,據我所知,這裏有好幾家夜間釣魚俱樂部,我介紹你到那裏去垂釣,你覺得怎麼樣呢?”
“嗯……怎麼說呢,其實我也不是那麼喜歡釣魚。”
“聽你的意思,”我指出他的問題, “在沖繩島這裏。除了喝酒以外,其實還是有其他事情可做的,但是確切地說,惟有喝酒,才是你最喜歡的事。”
“我想你說的沒錯。”
“可是,你總是飲酒過量,以至於違犯軍紀,給你帶來了不小的麻煩,對不對?”
“有什麼辦法呢?駐紮在這個該死的小島,人人整天只有靠喝酒打發時間,這難道是我一個人的問題嗎?”
我同他交談了很久,但這位軍官總是固執己見,不願承認酗酒是他的個人問題。他也不肯接受我的建議:只要憑藉毅力和決心,再加上別人的幫助,就可以徹底解決問題。我只好無奈地通知他的上司:他根本不肯接受幫助,他的固執讓我無能為力。就這樣,那個軍官繼續酗酒,最終被開除軍職。
在沖繩島,有一位年輕的軍人妻子,她用剃鬚刀片割開了手腕,被送到搶救室急救。後來,我在病房裏見到她,我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做。
“我當然是想自殺了。”
丁少有人走的路“你為什麼想自殺呢?”
“這個地方讓我覺得無聊和乏味,我一刻也忍受不了。你們必須把我送回國內,要是還得呆在這裏,我還是會自殺的。”
“住在沖繩島,為什麼讓你感覺那麼痛苦呢?”
她抽泣著說: “我在這裏什麼朋友也沒有。我一直都很孤獨。”
“這確實很糟糕。可是,你為什麼不去交朋友呢?”
“因為我住在沖繩島該死的居民區,那裏沒人說英語。”
“那你為何不駕車去美軍家屬區,或者去參加軍人妻子俱樂部,在那裏結交朋友呢?”
“因為我丈夫白天得開著車上班。”
“既然你白天孤獨和無聊,為什麼不開車送你丈夫上班呢?”
我問道。
“因為我們的汽車是變速擋,不是自動擋,我不知道怎麼開變速擋汽車。”
“你為什麼不去學習駕駛變速擋汽車呢?”
她盯住我,說: “就在那種道路上學習嗎?你一定是瘋了。”
前面那位酗酒的軍官,認為責任在沖繩島,不在他自己;而那個軍人妻子覺得.面對孤獨她無能為力。
我在沖繩島工作期間,還接待過一位女士,過度的寂寞讓她難以忍受。
她說: “我每天都會駕車到軍屬俱樂部,希望結識到新朋友,可那個地方總是讓我心煩意亂,我感覺其他軍人妻子都不願和我在一起,我想我一定有什麼問題,我的性格可能太內向了。我無法理解。我為什麼不受歡迎呢?”
這位女士曾認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,認為寂寞完全是自己性格怪異、咎由自取的結果。
治療發現,問題在於她的智商高於常人,進取心也比一般人強烈。她和其他軍官妻子以及丈夫格格不入,是因為和他們相比,她的智商更高,進取心更強。她終於意識到感覺孤寂,不是自身有多麼大的缺點。就這樣,她做出了適合自己的選擇:不久後她和丈夫離了婚,回到大學校園,一邊讀書,一邊撫養孩子。
她如今在一家雜誌社當編輯,嫁給了一位事業有成的出版商。
很多人常常把“我本來可以”、 “我或許應該”、“我不應該”掛在嘴邊。不管做任何事,他們都覺得能力不及他人,他們缺少勇氣和個性。而某些人則強調“我不能”、“我不可能”、“我做不到”,他們缺少自主判斷及承擔責任的能力。
人生一世,正確評估自己的角色,判定該為何人、何事負責,既是我們的責任,也是無法逃避的問題。評估責任歸屬,必然讓我們感覺痛苦.從而產生回避傾向。從內心出發,做出權衡,當事人須自我反省,其中的痛苦和折磨,令不少人望而卻步。好逸惡勞顯然是人類的天性。人人都需要多年經驗,讓心智不斷成熟,才能夠正確認識自己,客觀評定自己和他人應該承擔的責任。
前面說過,面對問題要挺身而出,不然它們會永遠存在。推卸責任時,可能感覺舒服和痛快,但心智卻無法成熟,常常成為集體、社會的負擔。讓人想起上世紀六十年代,埃爾德里奇•克裏佛(美國黑人作家)一句流行的話: “你不能解決問題,你就會成為問題。”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